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文章
  • 【校友风采】1981级化学专业柯明
  •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1 14:56:08 点击数:次 字体:【
  • ​一、个人简介

    柯明,男,汉族,安徽嘉山人,博士,19638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化学专业;19848-19888月在南昌洪都职业大学工作;19889月-19913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应用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任教;19989-20043月在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应用化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教学及轻质油品精制催化剂和工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青年创新基金、中石油重点研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次。已培养出5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二、科研工作的体会

    回顾这30多年的科研工作,我从1988年读研究生开始接触硫醇这个有机化合物,之后所有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硫醇展开的,可以说与硫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份执着,在石油轻烃脱除硫醇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催化裂化汽油是车用汽油的主要组份,通过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有少量的硫醇,硫醇具有恶臭味,同时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等危害作用,因此催化裂化汽油在出厂前需将硫醇脱除或转化成危害较小的二硫化物,在炼油工业中通常又把脱硫醇过程称为脱臭过程(Sweetening process)

    我的硕士导师苏贻勋和刘溆蕃教授是国内最早进行硫醇氧化理论及催化剂研究的,在进课题组之前,已开发了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脱硫醇)(I)型工艺,但在工业应用过程出现催化剂失活较快,需经常再生等问题。我研究生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硫醇氧化催化剂失活原因。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设计实验及理论分析,确定硫醇氧化过程产生的胶质(副反应)对催化剂的覆盖及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流失是催化剂失活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由于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及科研工作突出,毕业后留在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或研究生主讲了《有机化学》、《普通化学》、《大学化学》、《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以及《石油化学》等课程。除了教学工作以外,继续在导师课题组进行硫醇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及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脱硫醇)(I)型工艺推广工作。为了解决催化剂稳定性的问题,带领研究生从催化剂活性组份合成入手,通过对制备催化剂所需溶剂的优选及浸渍方法的系统研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开发出了一种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催化剂,于1994年在中石化武汉石化公司进行了中型放大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同时获得了1995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中型放大试验的基础上,于1996年在中石化安庆石化公司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即开发出了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II)型工艺技术,工业应用试验成果获得了1998年中石化科进步二等奖。

    在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II)型工艺推广过程中发现:该工艺已不使用氢氧化钠碱液,废液排放已减少90%以上,但进入该装置前还有一个预碱洗部分,该部分废液排放占了整个催化裂化汽油精制95%以上的废液排放,如何解决这部分碱渣排放问题,真正实现催化裂化汽油精制不使用氢氧化钠碱液,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分析预碱洗碱渣产生的原因,经过五年多系统研究开发出一种可循环再生的固体碱脱硫剂,代替了原来的氢氧化钠碱液预碱洗,完全消除了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过程氢氧化钠碱液的使用,即开发了催化裂化汽油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技术,并于2005年在中石油哈尔滨炼油厂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该工艺与传统的预碱洗脱臭工艺相比,可减少90%以上的废碱液排放,有效地减轻炼油厂环保部门的压力。到目前为止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II)型工艺催化裂化汽油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已在国外内40多家炼油厂推广应用,每年能减少二万多吨废碱液排放,获得了很好经济及社会效益。从以上研究过程可见,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都需要付出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从更高层次上说,以国家或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研工作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同时也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进行催化裂化汽油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推广的同时,结合炼油厂液化气脱硫醇技术存在碱渣排放量大、精制后硫含量高等问题,又进行了液化气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的研究,根据液化气中硫醇分子小、酸性较强的特点合成了一种有机强碱抽提剂,此剂可有效从液化气抽提出硫醇,同时可通过加热再生,到达抽提剂循环使用的目的,也完全不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消除碱渣排放问题,同时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该技术也是通过近八年的研究,于2012年在中石油哈尔滨炼油厂进行工业应用试验,目前已在三家炼油厂推广应用。另外,更加环保的液化气临氢深度脱硫(脱硫醇)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也将于明年在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进行,该技术如能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装置无任何废液废气排放,真正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三十多年科研工作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做科学研究一定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一定要努力坚持、一定要符合国家或企业需要,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是我个人对科研工作的一点体会,与校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