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一、专业特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属省高等学校“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创办于2001年,前身是1985年的应用化学专科专业,1993年升格为本科专业,时名为化工工艺专业,1999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1年重新更名为应用化学专业。专业办学二十多年来,为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和行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05年获得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8年成功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同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2011年“研究-实践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机功能材料知识创新团队”获批为江西省第三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获批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化学分析学科获批国家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2017年全省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评价名列第五,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022年成功入选江西省“十四五”期间特色专业。
二、专业定位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力争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
特色定位:突出应用化学(职教师范)专业的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一个目标、三个方向、五个对接”多元开放、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职教、涂料和环境监测与分析等行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个方向:职教师范、涂料和环境监测与分析;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人才培养定位
围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筑课程体系,注重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建立适应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的、符合应用化学教学规律的教学体系,集教学、科研和应用功能为一体,发展完善应用化学职业教育、涂料工程和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专业发展定位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从事应用化学职教师资培养的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做优做强,力争打造为全国应用化学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以全国一流专业打造高分子涂料的特色方向,推进环境监测与分析方向的建设,将应用化学与环境科学交叉溶合,提升专业水平,服务省内的环保事业,力争在分析检测领域达到全省一流。
五、实施策略
1、采用“多元开放,交叉融合”方式,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把培养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践五大板块,其中实践学时比例不少于47%,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基本要求,把专业改革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础的中心工作之一,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2)实践课程体系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应用化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本专业构建了“一体化、多层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该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层次、六模块,具体如下实践体系表:
实践课程体系
2、“研究-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时代感
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探索课堂、课外、实践、科技创新等多元空间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不断开拓本专业的学术视野,助推教师们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引导学生在科研一线和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依托雄厚的科研资源,以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中心两大教学科研支撑平台、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带徒,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学校立项资助;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等,多途并举,搭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和训练的平台,加强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产学研结合
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的制度。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1-2年,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有条件的选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制度。从“卓越计划”合作企业聘请兼职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申报的研究课题,本专业学生利用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中心两大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及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科研与实践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